“雷锋就在我身边”
3月份是学习雷锋活动月,在我们身边的很多人用最平凡的行动诠释着他们心中的雷锋精神。
做好事不留名的“杨大爷”
3月5日,机电系轮管0910班的蔚少康同学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在一楼学生餐厅里来回走动。刚刚从银行提的1700块钱现金和身份证、银行卡都放在钱包里。而现在钱包不小心丢了,1700块钱是他两三个月的生活费。
沮丧的蔚少康回到宿舍,两个月的生活费到底怎么办?
而此时,有人敲开了蔚少康宿舍的门,一位穿橘红色工作服的师傅走进来,问明了姓名和钱包里的物品情况,把钱包递给蔚少康。刚刚情绪沮丧,料定了有大量现金的钱包一定找不回来的蔚少康,一下子又体验到失而复得的喜悦,打开钱包,现金和银行卡等原封未动。还没回过神的功夫,刚才那个穿橘红色工作服的师傅已经走了。
感动不已的蔚少康同学找到了后勤保障部餐饮服务中心,根据好心人的身高、年龄及着装特征大家才知道这名拾金不昧的工人师傅就是一楼学生餐厅的员工杨延华。负责收拾餐桌的杨师傅在发现同学遗失的钱包后,发现里面有大量现金,二话没说,就根据钱包内证件姓名和地址找到了学生宿舍,把失物归还了失主。
对于在食堂打工的杨师傅来说,每个月的工资也只有一千多块钱,他并没有把这个小小的钱包据为己有。他朴实地说:“掉了钱包的同学一定很着急,谁捡到都会这样做的。”
这位做好事不留名的“杨大爷”用他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雷锋精神就在我们身边。 (辛华强)
大学生志愿者帮扶社区盲人真情传递
一级一级的学生来了又走了,但是14年来,对青岛八大湖社区里一位独居盲人的悉心照顾却从未间断,爱心的接力棒在一级级大学生志愿者手中传递……
这个盲人叫丁元驰,1998年,刚刚因青光眼失明的他,又失去了与之相依为命的老父亲。在黑暗面前,生命所有的绚烂都瞬间泯灭,精神上的孤独与经济上的困窘把他彻底击溃。当得知这位可怜老人的情况后,八大湖街道办事处与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团委取得了联系,于是,船院几个志愿者在九八年的春天第一次走进这位可怜老人的生活。
几个志愿者看到老人生活上和精神上的困境,开始了对这位老人的“拯救”行动。业余时间,志愿者们准时出现在老人家中,帮助老人做上一顿可口的饭菜,整理家务,洗洗衣服,他们还常常带着老人读书“看”报,带他出门散步,给他讲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化,描述路过的开满蔷薇花的庭院……渐渐地,老人从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和这份真挚的情感中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勇气。
孩子们有时候亲切的称呼丁元驰“老爸”,这一声轻轻的称呼,常常让这个孤独的老人热泪盈眶。那是1999年的冬天,丁元驰独自乘火车从北京回青岛。当列车到达终点时,车厢里的乘客纷纷离去,只有他独坐在车厢的角落里一动不动,他害怕列车停下来,害怕自己一个人在川流的人群中摸索着回家……而就在这时,一群可爱的小伙子们兴奋的呼喊着挤进车厢,拥向了他:“老爸——我们来接您回家!”。一颗冰凉的心瞬间被温暖环绕,老人在心里骄傲的大喊:“我也有家,我也有亲人!”
让老人更没有想到的是,当初那样不经意走进他生活的志愿者,一来就是14年。志愿者孩子们的样子变了、名字变了,对他的那份关心和帮助都是一样的。孙庆吉是最初的几个志愿者之一,他现在已经是一名远洋轮机长了,也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但却一直保持着和丁老师的联系,每次船停靠青岛,也都不忘去看望一下老人。还有02届的奇建伟、08届的潘国辰、09届的王法柱、10届的张在学、11届的张钧淋,这些名字都牢牢记在老人的脑子里,对老人而言,他们都是老人最亲的人。老人常常自豪地跟别人说:他有一群优秀的“干儿子”,有了无数双“眼睛”。命运或许不幸,让老人失去光明,但是他又何其幸运,因为他遇到了船院这一群可爱的志愿者。
14年来,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志愿者给了一个孤苦伶仃、双目失明的老人家一般的温暖,让他渐渐适应黑暗,勇敢面对生活。现在,丁元驰老人被评为了青岛市“自强模范”、“百佳市民”。当捧着闪亮的奖杯,老人想起的是这些他无数次在心里描绘出样子的他最亲的孩子们。
如今,爱的接力棒传到了航海系2010级驾驶专业的同学们手中,郭志军、范乃镇、高志坦、宋光义、钱洪强、臧伟帅、王庆庆等同学每天下课后,会轮流到老人家中,帮着买菜、做饭,打扫卫生、收拾家务。郭志军至今依然记得第一次去丁老师家做志愿服务的情景,第一次学着做饭,做出的饭菜有些咸,但是丁老师依然吃的津津有味,半年多时间过去了,他已经练就了做一手好菜的手艺。郭志军说在这样的志愿服务中,自己在不断成长,也学会了照顾别人和感恩生命。
很多事情,一时的热心很容易,但是长久的坚持却很难,船院的大学生志愿者真的做到了。十几年时间里,就这样默默无闻的在城市的小小角落里,搀扶着一个失明老人,一路走来。他们用最平凡的行动诠释着伟大的雷锋精神,用最难能可贵的坚持让一个孤独的失明老人的生活充满灿烂阳光,而这样爱心的接力棒仍然在传递……
(董岩 方瑞祥)